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造成的安全风险
目前,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的法律和专业指导性文件相对缺乏。对于发包企业来说,国外大型企业财务外包的成功案例已成为他们的主要参考。因此,企业在参考成功案例时往往忽略了自身企业的特点,财务外包范式可能与现实脱节。
财务外包的法律和标准不到位。当员工在实施财务外包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只能按照现行会计制度来实现,有时甚至没有规定,这会加剧财务外包服务的风险。相反,正是由于缺乏专门的财务外包法律法规,才造成了目前中国金融外包市场的“乱象”。这种反复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为阻碍财务外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财务外包服务提供商垄断带来的选择风险
在商贸流通企业财务外包发展初期,具有成熟运营经验和专业技术壁垒的大型跨国服务机构占据了国内财务外包市场的绝大部分。
一方面,财务外包的业主和承包商希望财务外包是强强联合的。这一理念贯穿于财务外包活动的全过程,导致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外包业务基本被垄断。垄断使得企业长期依赖外部环境成为可能,从而丧失了自身的财务管理创新能力,形成了永久性的弱势。
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企业财务外包的垄断性也使得该业务不可能被替代,甚至具有长期不可替代的性质,使得竞争对手无法长期超越,潜在竞争对手进入该行业的壁垒更大。垄断公司在财务外包服务领域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它们不仅可以控制服务的价格,还可以影响服务的内容和水平。
因此,在服务提供商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就会变得很狭小。
3、企业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兼容风险
随着每个企业发展不同的内外部环境,不同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因此,当不同文化的企业在财务外包过程中相遇时,可能会带来不可避免的文化风险。因此,商贸流通企业在决定进行财务外包后,不仅要注重外包计划的制定,加强外包的后续管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还要注意双方企业文化的兼容性。
如果在前期实现财务外包,雇主和承包商之间会有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决策方法将不断运作、更新和交流,双方的企业文化将形成一种财务外包的驱动力。
相反,如果不对企业财务外包中的文化风险不加以控制和规避,不进行干预规避可能的风险,不仅在合作过程中存在差异,更容易引起员工的担忧和焦虑。并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组织松散、沟通中断,从而影响财务外包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最终导致财务外包合作的失败。
4、监管不力导致财务外包质量风险
企业选择实施财务外包的愿景是在降低企业会计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财务战略的同时,享受高水平、规范的金融服务。
但是,在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外包过程中,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业务处理技术的保密性,发包方财务人员无法有效控制和干预财务外包的内容,就无法有效掌握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一旦承包商的相关核心人员做出道德逆向选择,财务过程将失去控制甚至监督。